期末考试后的第一个周末,“爱旅游”社团第二次跨界和徐本方老师带领的美术专业同学一起参观了“敦煌——生灵的歌”主题展。
敦煌——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地方。“生灵的歌”——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命题!一个个沙漠戈壁中开凿的洞窟、一尊尊在历史长河中或残缺或布满灰尘的雕塑、一幅幅或剥落、或氧化的壁画,怎么样都是灰色的、呆板的、无声的……怎么能用“生灵”这么鲜活的生命和“歌”来形容?
一切的好奇,一切的疑问在步出地铁的那一刻就逐步被溶解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也只有这样有艺术追求的美术馆,才能为了这次展出花费几年的时间和敦煌研究院一起筹谋、布展、搬运、制作、为大家奉献了这次充满爱的展出!一批批为敦煌而生、为敦煌而守的人们的灵魂和精神在展出中深深吸引、震撼了我们。
爱旅游社团部分社员在喜马拉雅美术馆前的主题沙雕前留影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简单说,是古代西域通往我国内陆的必经之地。莫高窟是敦煌众多石窟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处。大约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就是魏晋和南北朝中间的一段时间,之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代、前前后后一千多年的时间,历朝历代的皇帝但凡信佛的都要下令在这里凿上两下子。
这次敦煌展复原的8个石窟,涵盖了北凉、西魏、唐、西夏、元代五个时期的石窟,基本上一个展览下来,你就能了解佛教在中国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欣赏天顶壁画构图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虔诚的信徒建库修行时会在石窟几面墙壁,包括天花板上都画上佛和佛教故事。一方面是在积累功德,另外还能向那些不识字的民众传递神佛的伟大。
因为佛教是汉魏时期才传入中国,所以早先民众受到神仙道教思想的影响,会在壁画中画上属于道教的神仙、神兽。例如西王母、雷公电母、山海经里“九首虎身”的神兽“开明”等。
欣赏佛祖涅槃像
上海的玉佛寺里有一尊著名的卧佛。今天才知道原来“卧佛”是俗称,真正应成为佛的“涅槃像”。这次展出的佛涅槃像是缩小比例后还原。(原长15.8米,展出13.6米)虽为还原,但形象逼真,尤其是佛的身躯肌肉富有质感、身上的衣裙刻画精致。站在佛陀身体方向往脸看,面目表情慈祥端庄,如入睡一般;站在佛陀头顶方向往脸看,佛陀嘴角向上,面露最温暖、甜美的微笑。统一尊佛,不同佛面,显示了佛无穷魅力。
欣赏石窟雕像
聆听萨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欣赏早期壁画的绘画特点
比较不同朝代的绘画内容和人物风格及构图用色
了解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始末
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开篇就用了整整两个篇章写了莫高窟藏经洞和王道士以及中国近代政治风云的纠葛悲哀。在展览上,五大块展板详细的向所有的观者无声的再现了包括王道士之前、之后详细的历史过程。藏经洞为谁而建?为何封闭?王道士如何机缘巧合发现藏经洞?之后保守估计的五万多卷珍贵经卷如何经过外盗、内贼巧取豪夺后仅剩一万多卷。一路走来,那段让人扼腕叹息的屈辱历史让观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佛教经北魏至唐代而鼎盛,壁画中的人物也有简单朴素到丰满精致。图上这位据称是敦煌壁画中最美的菩萨像。有学者认为是文殊,也有认为是弥勒,但无论是谁,这位菩萨面若银盆,神态安详,服饰华丽,身份高贵,体现了盛唐气息。仔细看周围菩萨和飞天的神态各异,十分传神,可见当年画工的精湛技艺。
唐代佛窟供养人壁画
敦煌壁画不止是佛教故事和佛教人物,还有很多供养人的画像。这些不同朝代供养人的画像为后世研究不同朝代的服饰、经济、风俗等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最为难得的是,敦煌研究院的杨秀清研究员“千年历史入眼来”的讲座,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敦煌壁画中的中古历史和中古社会。也让我们了解了几十年来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为了保护和传承祖国文化瑰宝所作出的奉献和努力。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石窟里临摹画作、研究保护石窟的方法。在茫茫戈壁中,渐渐将他们的生命、灵气融入了这一个个石窟、一幅幅壁画、一尊尊雕塑中,从而赋予了这些无声之物新的生命和色彩。
图说几十年默默奉献的专家和敦煌研究院科研工作者从事艰苦而伟大的工作历程
我们敬佩古代先人的精湛技艺,我们更敬佩这些敦煌人执着的奉献精神。
这次敦煌展展出的8个石窟,除了藏经洞目前仍能在敦煌看到外,其他7个窟已经都不对外开放了。这次展出结束后,所有的展品也将成为文物被保存起来。
所以,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去现场也看不到的珍贵文物,你还等什么呢?3月20日前,快去喜马拉雅美术馆感受敦煌——这部画上的历史吧。
(爱旅游社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