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我校博雅茶韵社团在浦东校区开展“碧螺春的品鉴与学习”市级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由邵潇雨老师主讲,15名来自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学员共同参与。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相传有人上山游春,顺手摘几片茶叶泡茶,发现奇香扑鼻,不禁感叹“香得吓煞人”,当地人便称此茶“吓煞人香”。后因康熙十四年南巡来到太湖洞庭东山,见到碧螺春茶叶卷曲似螺、又出自碧螺峰上,便改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的一种,但要想能从一堆绿茶中找到碧螺春,必须得知道它的特点。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密布,茶芽幼嫩完整,色泽银绿隐翠,与西湖龙井不同。通过邵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都能顺利辨认碧螺春的样子了。邵老师还介绍,碧螺春生长于山水之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且茶树与果树间种,地上枝叶相连、地下根底交错,因而茶吸果香、果窨茶味,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果味。其制作全部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包括摊晾(萎凋)、筛茶(拣别)、杀青、揉捻等步骤。而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于2011年5月2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理论过后,邵老师让同学们拿起面前的玻璃杯,玻璃杯的透明度较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茶叶的外观和冲泡过程中的变化,且玻璃杯的散热性较好,有助于保持茶叶的温度。邵老师向大家演示着碧螺春的泡法,她先将热水倒入茶叶中,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这样泡出来的茶水是浑浊的;接着邵老师换了个杯子,把茶叶倒入已经装有热水的杯子里,而这样泡出来的茶水则是翠碧诱人,清香袭人的。这就是上投法。先注满热水,再投茶。碧螺春的茶头较细嫩,毫毛较多,如果先投茶,汤色就会显得浑浊;其茶叶因卷曲而较重,后投茶,还可以观察茶叶落入水中时的‘茶舞’。
清煮岁月慢煮茶,偷得浮生半日香。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事变迁下留存下来的茶文化,是历史积淀下的宝物。博雅茶韵做的不仅仅是泡茶,而是做茶文化的使者,将茶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融入生活中,带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