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大”周边13条市政道路为纽带,悉心打造的上海首条7.1公里“红色经典步道”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承载着独特的人文记忆,用道路的“无声语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史。
4月20日下午,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学思践悟二十大,红色行走忆初心——7.1 公里红色步道行走”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的四条线路经由旅游管理专业组师生精心设计,并在行走中安排学生担任线路导游带领党员老师们在石库门里弄中探寻党的诞生过程,赓续红色之路。
追寻信仰之光 誓言对党忠诚
“日日新,又日新”, 1920年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又新印刷所正式出版,它的出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承印了许多进步刊物,成为了一座“永恒的灯塔”,点亮了人们心中的信仰。当党员们面对着100本不同语种、不同年代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伟大的精神就是在坚定不移追寻真理的过程中熠熠闪光。
在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复兴·颂”,举行了我校预备党员孙平同志的入党宣誓仪式。奏响庄严的《国际歌》,孙平同志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宣誓。党总支副书记邱瑾同志领读入党誓词,校长冯燕飞同志为孙平送上《党章》。在充满感召力的红色空间里,党员同志们感受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誓言在耳、初心不改,更加坚定了做党章的坚决执行者和忠诚捍卫者的决心。
线路一 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复兴颂
贯通学思践悟 赓续红色血脉
沿着红色经典步道指引,第二组的党员老师们来到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这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推动马克思主义全国传播。这幢看似平凡的石库门住宅,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的过程,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等在这里开会,决定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实际上起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
浏览着当年《新青年》编辑部出版发行的众多刊物,重读经典,行走星火初燃之地,让党员同志们对“老渔阳里2号”在党的孕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途径复兴公园,瞻仰马克斯、恩格斯纪念雕像后,党员们来到又新印刷所,感受《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精神不朽,经典永存。
线路二 《新青年》编辑部——又新印刷所旧址
漫步革命小道 理想薪火相传
第三组党员同志从淮海中路新渔阳里,行走到南昌路老渔阳里。在石库门建筑中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弄堂,因陈独秀、俞秀松等许多共产主义先驱都曾在这条弄堂小道留下深深的足迹,所以它被人们称誉为“共产主义小道”。
1920年6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老渔阳里2号成立,并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老渔阳里也随之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点点星火。
1920年8月,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指导下,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青年团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进步青年紧紧吸引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得力的助手。
走进这两幢石库门,回望历史,革命的理想生生不息。百年峥嵘岁月,从革命小道走向壮阔的复兴之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前进是奋斗者的最强音。
线路三 渔阳里——马恩雕像——《新青年》编辑部
逐梦不忘初心 唱响强国复兴
走进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复兴·颂”,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红色文物、红色历史立体化、多层次地呈现在面前,每一位参观者都成为了红色历史中的一员,在风云激荡的时空体验中感受不一样的革命情怀。在讲解员引导下,党员老师们顺着空间设计的各个环节,通过大量交互内容的沉浸式体验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场馆模拟再现黄埔军校面试和齐唱国歌两个大型场景令人震撼,面试者的回答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穿越时空的对话给人以灵魂的洗礼,经过答题密码门后进入齐唱国歌大型场景,伴随墙壁四面投影特效,所有党员放声高歌,群情高昂,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感受到历史如此真切。
第四组党员同志们继续前往参观了“永恒的灯塔”——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旧址和“革命熔炉”——党的早期理论教育基地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
线路四 复兴颂——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
行走先辈们所走过的道路,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引领下,我们全体党员更加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