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小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家校合作呢?
让我们通过以下案例,跟随家庭教育指导师来寻找答案吧~
>>>分析点评<<<
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对于案例中的小陆同学,我们任课教师有责任帮助他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两大系统:一、“要不要”——态度问题、二、“能不能”——能力问题。态度问题包括:目标、兴趣、自信、毅力、习惯,它是学习的动力系统;能力问题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方法与策略、考试技巧与策略,它是学习的操作系统。如下图所示。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小陆同学提高学习的动力,然后再帮助他提高学习的能力。
家校合作,帮助孩子找到“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
1、 了解所学专业特点,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商榷职业目标,收集学生即将要面对的实习单位的信息,了解岗位能力的要求,保护他“想当老板”的梦想,与他一起探讨实现梦想的路径,帮助分析他在数学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促使其转变;
2、 了解实习岗位需求,挖掘数学与专业的契合点,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资源,引导他设立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及时给与鼓励,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
3、 发挥他的擅长点,邀请他参加学校“数学问题的信息化解决”社团,学习软件的操作技巧,借力信息技术,降低其对数学的认知难度;
4、 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实际的发展水平,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可以摘得到的“果子”;并巧用“木桶”理论,帮助其补“短腿”,帮助他在数学学习薄弱的章节或内容上补缺补差;
5、 通过跟他聊天,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其所处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传递给他,此其为“支架”;实际教学中以鼓励、讲解、提示、回馈、演示、点拨、指导等作为支架使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六个步骤:引入、示范、作业、维持参与、给与回馈和控制挫折感,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6、 及时了解他的学习需求,调整考前心态,让目标与现实之间划上等号。
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小陆进步的成绩数据表、制作的学习课件、以及他取得的进步都及时反馈给家长。当在商旅i校园APP上有展示他在社团活动的照片时,及时提醒家长浏览观看,并回访家长观后的感受,使其对孩子的成长、蜕变有一种自豪感。
无论你是一位班主任,还是一位普通的任课教师,我们的初心都是努力助力与每个生命的成长。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我们的期许也是家长和孩子的期许,而我们都是他们在逐梦过程中的引路人,使其学有所获,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