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餐饮 世界表达
——以专业文化传播为纽带的国际化探索与实践
国家“一带一路”顶层战略设计不仅仅是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不单单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精致学校,我校的烹饪专业对接供需、确定本地烹饪高技能人才规格定位,以互联网平台理论为指导,充分连接本土、国际资源,调动“利益相关者”深度参与、多边互动,从技能本位、专业本位走向育人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本位,形成中西餐烹饪专业联动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并举的全新格局。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上海故事”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经典案例”,起到重大示范作用,更让海派餐饮文化走向世界,将“一带一路”的理念转化为实践,将中国的传统美食与传统烹饪技艺发扬光大,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 背景与动因
1、“一带一路”引领中国餐饮文化“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最能体现国家精神的鲜明旗帜。弘扬民族文化就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时代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凝聚着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感情,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应当看重文化的纽带作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进而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传递中国文化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影响、构建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形成中国特色文化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落地的进程中,美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连接了沿线国家间的历史、旅游、文化、贸易等。所谓美食无国界,餐饮文化的交流最具亲和力,感染力,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提升幸福指数。
五千年的历史滋养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极其丰富的食材种类与风土人情又孕育出中华餐饮极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被称为东方的"巴黎"。在漫长的历史中,这座城市融汇东、西,海纳百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海派文化”。海派餐饮是在传承上海餐饮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的海派文化体系之一,包括上海餐饮、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以及西餐等全球的各式餐饮的相互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新的餐饮体系。“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是2014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本帮菜”是上海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虾子大乌参、油爆虾、八宝辣酱、扣三丝,这些本帮名菜是老上海人味觉上的集体记忆,也是名副其实的城市方言,而在这些经典名菜背后则是一整套鲜为人知的本帮传统技艺。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作为一所上海市烹饪名校,必将致力于将别具风格的海派餐饮文化进行展示与交流,让西方国家更多的人了解正宗的“上海味道”、中国烹饪文化、上海传统烹饪制作技艺。
2、“示范品牌专业建设”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龙头,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单元,既要遵循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更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学校中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建设、示范校建设、示范性品牌建设这一路走来,专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本专业发展的核心和难点。学校将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寻找专业文化的内涵核心。考虑学校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将挖掘海派餐饮文化内涵并加以融合传播成为本专业建设的灵魂。如何致力于传承海派餐饮文化,打造本帮菜点传习高地,传承、传习、传播创新海派餐饮技艺和文化成为本轮建设的重点。
二、 实施过程
为了推进烹饪专业海派文化的传播,既要立足本土化,又要走向国际化。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发展的需要,本土化是文化多元化和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连接多方资源,“立足本土”“服务本土”;通过 “融会贯通”,“西为中用”,“中西合璧”;从而 “凸显本土”,“传播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