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首页

思想教育深入 师生素质提升

学校精神引领 文化生活丰富

党的建设加强 主体责任落实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平安健康达标 校园环境优化

社会责任担当 学校形象良好

特色指标

文明创建首页 > >> 学校精神引领 文化生活丰富 >> 文化阵地 >> 2-6-17
2-6-17 节日电台|清明,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9-06-23    发布人:商贸旅游学校

作者:追梦的点点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我想做出全世界最好吃的糕点,这样大概我的父亲就会回来了吧。

从小时候起,父亲就是家中的顶梁柱,或许他并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着我,但是我最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父亲特别喜欢吃糕点,每次吃的时候他的脸上都会流露出一份满足与幸福的笑容,糕点仿佛就是他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所以我从小就萌发了要做厨师的念头,给父亲天天做糕点的念头,希望他能少一份忧虑多一份放松与舒畅。

父亲最喜欢的还是豆沙馅的青团,可能是因为豆沙馅有着甜甜的味道充满着爱与温馨。

所以我第一次学做的点心,就是学做豆沙青团。

我总是一直幻想着,经后自己要做一名很厉害的大厨,精通各种糕点制作,我希望我能做出最好吃的青团给父亲尝尝。

就在我努力学习厨艺朝着梦想前进的时候,父亲便过世了,那一年我刚当上厨师。

他,离开了,就这样悄悄的离开了……

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给父亲尽孝,我还没有把最好吃的青团和各种糕点做给父亲吃。

在我做糕点的时候,经常做着做着就忽然想起我的父亲,他怎么就那么早离开了我,我还想和父亲一起品尝各种糕点,我还想在他面前展示我的厨艺。

从那以后我依旧十分努力的学做糕点,并且研制不同种类的糕点,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我总是会带着一堆自己做的糕点祭拜我的父亲,坐在他的墓碑面前,告诉他,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厨师了,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你,能够为我感到骄傲。



作者:告别童年的汐沫

又逢春雨,又是清明。

与清明必不可分的当然是青团了。

对于江南人来说,青团的味道是一种思念,一种传统的独家记忆。而对我来说,它就是从小时候打开蒸笼时的满脸蒸汽,到现在撕开包装纸时的满手油渍,都非同一般。

每逢清明,村民总会在乡间田野的小路边,将沾着露水的艾草摘下来装在篮子里,把艾草与石灰水一同放入锅中蒸烂,再把石灰漂去,揉进糯米粉中。

小时候小爷爷都会做青团给我吃,藻绿色的艾草汁和雪白的粉团揉在一起,透出淡淡的绿,小爷爷独创的馅儿,被包裹的严严实实,三分之一的肉松和很多的豆沙,甜甜咸咸的味道合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小爷爷和我特别亲,比我亲爷爷还要亲。可能是因为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缘故,也可能是我从小嘴甜。

小爷爷特别喜欢我,陪我抓鸽子或者和我一起玩一些只有小孩子才会玩的小游戏,如果我想吃什么东西,他一定都给我买,我随口说的一句话,他也都会放在心上。

可是后来,还是没绕过清明。大前年清明左右,小爷爷走了。当我得知消息以后,我立马去了他家,不过这次第一个看到的不是小爷爷,却是桌上的青团。

还是一样的肉松豆沙馅,只不过这次不是小爷爷做的了,而是奶奶做的,是他特地嘱咐奶奶,给我做的。

现在已经尝不到小爷爷做的青团了,不过一边逛逛街压压马路,一边捏着一只碧绿的青团吃,也是一种悠闲自得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