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代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生动传播者。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致力于培养有能力的好人,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园风尚。依托南京路区域资源,学校在2010年成立了劳模讲师团,聘请了一批全国劳模陶依嘉、王震、吴尔愉、杨怀远、朱蕙娟,上海市劳模、技术能手熊熊、徐佳杰等担任学生导师。在劳模导师引领下,学生们对志愿者精神、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依据全国教育系统、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文件精神,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把离退休老劳模作为我校关工委工作的特约指导团队,在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充分发挥陶依嘉、杨怀远、朱蕙娟等老劳模“德技双馨”的人格魅力,带领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争做崇德向善、敬业爱岗的新时代奋斗者。
在学校关工委工作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每月“南京路20日为民服务”是学校坚持多年的志愿者项目,通过全面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南京路为民服务发起人,全国劳模陶依嘉老师在20日为民服务时,多次和我们学生一起开展为民服务,以身示范并给予学生志愿者很多鼓励。和劳模一起做志愿者,已成为我们学生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南京路20日为民服务”在商旅学子中薪火相传,成为南京路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一、为人民服务传承三十余载,学习劳模精神争当志愿者。
为人民服务的劳模精神体现了崇德尚礼、公而忘私的民族情怀,又体现了知行合一、自立自强的人生追求。1982年,全国劳动模范、原上海市第一医药公司武装部副部长陶依嘉推出了第一个便民服务摊位,拉开了南京路学雷锋为民服务的序幕。此后,每月20日,南京路及周边区域单位的志愿者,坚持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南京路上为人民服务的浪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师生也加入其中,用自己所学专业技能为市民服务。三十多年来,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践载体。
响应“为人民服务”的号召,校团委发挥学校专业优势,每月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将专业所学服务市民、服务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充满自信,落落大方,结合专业特色,热情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量身高、称体重、磨刀具(烹饪专业)、刻图章(文物专业)、画肖像(美术专业)、导游服务(旅游专业)等。在南京路上的全国劳模马桂宁、陶依嘉、王震等带领下,志愿者服务队学习劳模精神,践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志愿者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把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诠释成美丽的风景。
二、用优质服务打造城市名片,为劳模精神注入青春能量。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南京路20日”志愿者服务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除了服务市民、服务社会,南京路志愿者服务队更在活动中展示了上海的城市文明,展示了上海中职学生的青春形象。为了更好地倡导“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队的同学开展倡导“城市精神文明”的宣传活动:向路人进行“城市精神文明”的宣传;清洗街边黑广告等,宣传“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伴随着南京路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更新,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充满了生动、新鲜、创新的元素,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学生志愿者薪火相传,不断注入新能量,凸显丰富的时代精神。
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弘扬“崇德尚礼、公而忘私”,中华民族素来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志愿者通过为市民服务搭起一座文明友善的桥梁。由于南京路不仅是上海中心的商业街还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特意为游客准备了上海旅游线路讲解咨询服务,用体贴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三、用专业技能提升服务品质,发扬劳模的工匠精神。
同学们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热情对待每位市民。文物专业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文物班同学为市民免费刻图章。市民非常喜欢这个服务项目,愿意让同学为他们雕刻图章,并表扬同学的雕刻技艺。每个图章都是同学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为市民雕刻的,是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南京路作为全国有名的步行街,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的青睐,但是外地游客对上海版图不熟悉,为此同学们准备了地图,为游客指路,规划“一日游”线路。为了提倡环保理念,将市民们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将文创作品作为小礼物赠送给市民……
1、不惧困难,以真情为服务之心。
虽然是每月20日一次为民服务,但是不论寒暑贵在坚持。服务队的学生保持着新老传承的良好传统,并把能够参加南京路为民服务作为一种荣誉,把在南京路上的为民服务当做一次重要的的形象展示,只有技能出色、乐于奉献的学生才可以加入这个代表商旅学子优秀精神面貌的志愿者服务队。
很多市民、游客都希望美术专业同学们为他们绘制肖像,同学们绘制肖像的技术高超,形象逼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炎热的夏天,市民、游客热情不减,很多市民都是老年人,岁数都比较大,而排队等候画画实在是辛苦,为了让老年人避免长时间的排队等候,队长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排队的市民、游客发放号码牌。同时,告诉他们画一幅画大概需要15分钟时间,这样,市民、游客就不需要在阳光下等候了。当市民坐在画椅上时,画画的同学会微笑地告诉他们调整到既坐得舒服,不被太阳晒到,又能提供画画最好的角度。但还是有市民会晒到部分阳光,怎么办呢?服务队队长于是专门邀请非美术专业的同学加入志愿服务队,他们服务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很辛苦,就是为市民打伞遮阳,为美术班的同学遮阳。当同学们画画的时候,阳光如果照射在画纸上,会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干扰,所以需要同学为他们打伞遮住阳光。
为市民、游客绘制一幅肖像,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一直要坚持2小时,为了让更多排队的市民、游客能享受到肖像素描的服务,同学们从服务开始到服务结束,马不停蹄地坚持作画,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相当的辛苦!但是看到市民、游客的热情,看到他们拿到肖像时的喜悦和点头称赞,同学们感到了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服务结束时,有的同学拿画笔的手都会有点发抖,他们说这是累并快乐着!
2、精益求精,以技艺为服务之本。
倡导用专业技能为人民服务,把工匠精神注入志愿者服务的内涵。“南京路20日为民服务”队的学生们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苦练专业技能,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也让市民深深感动。最受市民欢迎的刻图章和人像素描服务项目,就是因为学生们过硬的专业本领让市民们刮目相看,市民们的赞赏和肯定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体会到精益求精、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深冬时节,同学们一如既往坚持为民服务。烹饪班同学们为了给市民磨刀,坚持在寒风中服务。他们双手拿着冰冷的刀具,不时还要将刀具放进冷水中,因为磨刀是必须借助水的,但是他们一点都不犹豫、不马虎,不管市民放了多少把刀具旁边等候服务,同学们都将每一把刀具当成第一把刀,仔细、认真地开展着磨刀服务。
3月5日学雷锋,云中居委会的老师和我校团委联系,希望烹饪班同学们能深入社区,参与服务。大家都觉得这个活动意义重大,争着报名参加。同学们拿着自己做的点心慰问孤老,顺手把刀具打磨光亮。在展示大厅,他们巧妙地用小刀在萝卜、南瓜上雕花,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花朵”出现在市民眼前,市民们都惊叹“装饰花”的精美雕刻,纷纷拿回家中装饰餐桌。除了装饰花外,同学们还现场雕刻了凤凰等大型的作品,精湛的果蔬雕刻技艺让市民纷纷拍手称赞。
3、劳模引领,以奉献为服务之源。
充分发挥党团员教师的作用,以党员带领团员的形式,让更多的师生投入到为人民服务活动中去。每年的学雷锋日,商贸旅游学校的20多位师生在校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来到南京东路步行街进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除了速写、篆刻和摄影,师生们还提供了职业教育咨询和上海一日游线路咨询等服务。市民们纷纷表示这些服务贴近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满满的温馨。参与活动的全国劳模杨怀远、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委的老书记全国劳模朱蕙娟和上海爱心妈妈陈慧娟,他们对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服务形式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杨怀远、朱蕙娟老师都是学校劳模讲师团的成员,也是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的老朋友了。在30多年前推出第一个南京路便民服务摊位的第一医药商店的全国劳模陶依嘉也是学校讲师团的成员,他们与学校师生深入交流过自己作为志愿者为人民服务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四、践行劳模精神,做有能力的好人。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人格化和现实化,劳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生动传播者和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劳模精神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劳动观念,树立并彰显了一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理念,营造并弘扬了一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学校师生们通过为民服务的志愿者实践活动,把学习劳模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利用毗邻南京路的条件,坚持参加每月20日的“南京路为民服务日”活动,风霜雨雪三十多年从无间断。每年的3月5日,学校更是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弘扬雷锋精神、学习劳模精神、建设文明校园的有力抓手,与时俱进地凭借专业技能提升为民服务的形式和内涵。以自身专业为抓手,服务社会,南京路志愿者服务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也让学生们身体力行,深刻地理解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在排队等候画画的市民、游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老大爷,之前他就让同学们为他画过两次肖像,这次他又来到了我们的服务点。当终于轮到他时,时间已经将近8点55分,他有点犹豫地问:“今天还能赶上你们的服务吗?”由于南京路是著名旅游点,所有的志愿服务都在9点前必须结束。美术班的同学问他:“老爷爷,上次我为您画过,今天这么热的天气,您怎么还过来了啊?”这位老人说,因为自己今年已经80岁了,希望在身体硬朗的时候,能每个月来这里画一次肖像,记录下自己的变化。虽然服务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炎热的夏天实在让人疲劳,但是当同学们得知这位80岁的老人的心愿后,立马架上画架,开始为老人作画。刚打好底稿,时间到了,其他服务队都陆续离开,南京路值勤工作人员也开始清理场地。“这样吧,我们回学校去,跟门房间老师商量一下,让老人和我们进校园,我们把画完成。”“好的,但是问问老人是否愿意吧。”从世纪广场到我们贵州路校区大概5分钟的路程,于是同学们咨询了老人的意见,老人当场表示同意,所有服务队的同学都陪同老人一起走回校区,大家放慢步伐,和老人同步。当门房间老师得知情况后,打开大门欢迎老人。休息厅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电扇的声音,美术班同学拿起画笔仔细为老人作画……当老人拿到这张肖像素描时,连连感谢同学们的热情服务。大家一起送老人离开学校。这时才舒了一口气,喝上一大瓶水解渴。为民服务的故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生动案例,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南京路志愿者服务队学习劳模精神立足专业实践,脚踏实地,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服务社会奉献市民,志愿者精神代代相传,为创造时代新风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服务他人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