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首页

思想教育深入 师生素质提升

学校精神引领 文化生活丰富

党的建设加强 核心作用强化

体制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平安健康达标 校园环境优化

社会责任担当 学校形象良好

特色指标

社会责任报告

文明创建首页 > >> 平安健康达标 校园环境优化 >> 健康校园
李小华:用兴趣引领教改(文|本刊记者 陈韬 《上海教育专访》)
发布日期:2016-01-13    发布人:商贸旅游学校

面对近期上海旅游商贸学校开展的深受师生喜爱的体育专项教改,笔者饶有兴趣的采访了此项改革的决策者,校长李小华。在他看来,职教的体育课应该上出自身的味道,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所思所感。

《上海教育》你们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很有特色。改革的初衷,不知是由于中心城区学校受场地所限,倒逼着去探索创新,还是有另外更深层次的考虑?

李小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然是动因之一。但在我看来,中职教育是块实施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优质土壤。我希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是愉快的,我们给他们准备的不是过重的压力,而是更多的选择。板球、空手道、瑜伽、攀岩等这些时尚类项目学生过去是鲜有接触的,在他们眼里体育课就是长跑、立定跳远、铅球等这些有关体测的基础项目,最多加上篮球、足球、游泳等传统的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些体育项目,比如说篮球,有的学生嗜球如命,有的连碰也不愿碰。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个体,希望给他们提供一种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而开展的选择。因此我们构建了校本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每周1节《体育与健康》的必修课,每个专业、每个班级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关注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做好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功的前提下,我们每周拿出两节课搞模块教学,也就是高中常说的选项教学。学生开始可以任意选两个体育项目,第二学期可以重新做选择。

其实,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不同,这个您年龄段的孩子并没有很强烈的围绕生命健康而进行运动的意识,一切都不是刻意的,关键是要好玩,我们之所以设计这些选择,更多的也从考虑孩子们的天性角度出发。

体育成绩在中考里有30分,因而也是家长孩子关注的内容,但这种被动的应试心理显然是不会长久的。通过兴趣来实施的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真正喜欢了,才能学好它,从而掌握几项体育技能,这是有多元功效的。所以下面我就要讲到社团活动了。

丰富的社团活动一直是我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打造的传统,它不仅显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些学生通过一到两年的训练,参加全国、上海的各类赛事,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找到了成功的感觉。此外,这也是培养学生组织、合作、沟通、团队精神的有效渠道。在一个团队里师生、生生共同训练、比赛、拼搏,这些精神显然与将来的社会需求是吻合的。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规范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就从学校开始,在这里,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

《上海教育》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路上,据说你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蓝图,为什么会把体育课作为突破口,和其它学科相比,体育课改有何异同,是否具有辐射全校的示范意义?

李小华:教改要全面,必须连续不断的从点上突破,从而最终形成整体的更新换代。其实在专业课上,比如旅游、商贸等专业的教学模式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新的尝试。接下来,我们要着手实施对基础课的课改,比如外语和计算机。选择体育先行先试,是因为它牵涉的面相对不多,比如说考试,新颖的运动方式又老师和学生又感到愉快,容易实施。相信今后,如同体育教学,在各科目里,课程+模块的教学方式会逐渐清晰起来。比如说外语教学,我们将采用朗文教材作为公共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在按专业细化,比如开设专门针对空乘、空港、导游的特色英语课程。我觉得中职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原因就是缺少公共平台建设,各个专业各自为阵,缺少教研活动,缺少共同考核的标准,学校在管理上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此外,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发展,我们将来还要构建德育课程、心理课程和学生职业水平指导三位一体的平台,让学生在学校不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上海教育》那么就体育课改的未来,您有何新思路,是会拓展出更多的形式,还是在目前的状态下精耕细作?

李小华:商贸旅游学校虽然地方小,但地处市中心,周围有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只要学生喜欢,作为学校总会为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运动项目。教育是跨界,中职的体育课堂也不例外,这里不仅包括跨界的场地,还有跨界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就模块课教学而言,时间很有限,如何将每周两节课的时间充分利用好,让学生不仅是玩,还要有所吸收,从而掌握几项体育专业技能,将来能受益终身,这是值得探索的。

我想以后可以参照社会上考证的方式,课上完了,期末有专业人员来考核,不通过的在寒暑假安排培训班,当然这些都是由学校买单,从而让学生不止于开心、好玩,还会有一点点压力。关于师资,除了大力支持他们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外,今后会逐步请来社会上的专业教师进入学校来指导,本校的教师跟在后面学,很快就能带出一个项目,内容丰富了,与过去固守大纲不同,现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从而形成了一个教师、一个团队、一个项目的良性生态环境。这无疑对他们的专业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最终是让学生能得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在这其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教务处对相对繁杂的排课问题如何应对,寒暑假里,有些教师可能不在上海,可能也会有人手紧缺的问题。但我想只要一切围绕的学生,教师是应该有这个觉悟的,再加上完备的预案,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