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子路的不悦
发布日期:2016-06-02 11:14:55   作者:   

虚度光阴几十载,直至最近才静下心来通读了一遍《论语》。《论语》二十篇,有名有姓的人物133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相关语录最多的无疑是子路了。一部《论语》与子路有关的语录有39则,比之一般印象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还多17则。

未读《论语》之前,孔夫子是我心中高高在上的圣人,是惯于说教可敬不可亲的完人。通读《论语》之后,才发现孔老夫子原来是那么幽默风趣、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一位长者。读了《论语》才知道以往的看法无知得可笑,愈读愈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整部《论语》一万多字,仅出现过两位女性的名字。陈司败口中的吴孟子其人不足道,因为仅仅是讨论“昭公知礼乎”而提起的论据罢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当我读到这一则时,不禁笑了起来,多么可爱的老夫子!面对耿直的子路,孔子一时竟无法说清,被逼无奈之下,只能用发誓来表白自己见南子是正确合理有必要的。原来孔子竟也有词穷的时候,而词穷发誓一举更是孔子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南子史书记载其有淫行,是当时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人物,所以子见南子子路会不悦。作为一则鲜见的绯闻,2500年后北昆以这一事为基点戏说了一个《孔子之入卫铭》的故事。

纵观《论语》全文,子路共有两次不悦。除了“子见南子”这次为无数后人用各种版本揣摩演绎的不悦,还有一次见于《阳货第十七》:“公山弗扰以费畔,否,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路敬重孔子,可当有不同观点时总是直言不讳,并不因尊长之故而唯唯诺诺。对于子路的不悦孔子没有丝毫的不悦,能阐述清楚道理的立马讲清,一时无法讲清的只能用发誓来安抚,希望能得到子路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可我总觉得孔子和子路才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典范。《先进第十一》中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多么珍视能提出不同意见的“不说”。有不悦有争议有思想的撞击,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思考,理越辩越明,人才能有所长进。

当学生们瞧不起子路时,孔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为子路正名;感慨道不行时,说“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还会对着子路感叹“知德者鲜矣”;还赞美“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诸如此类,不一枚举。综此种种,足可见孔子和子路之间亦师亦友真挚情感的深厚。这是坦诚相见志同道合的朋友间的探讨,是益者三友,并非寻常师与生之间单方面的传道受业解惑。难怪孔子听闻子路死讯十分悲恸,从此再不食肉酱,一年后病殁。噩耗传来之际,也许孔子会后悔自己曾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若知道这句话在将来某一天会一语成谶,想来他必会不忍、不舍说出口。

斗转星移,2500年多过去了,时代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子路不说”所代表的坦诚质疑精神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裨益着当下的“师生”、“朋友”。

                                    康洁文

                                                         2016.5.30

相关信息


浦东校区:浦东南路1548号   邮编:200122

浦西校区:贵州路101号        邮编:200001

电话:021-63229128转        传真:50582030

招生咨询热线:021-63220006/63220183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5281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