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天气微凉,阴雨绵绵,但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志愿者服务队的师生们却充满热情,正装出发。不到7点,大家在南京路上为民服务点就已经集合完毕。
本次便民服务是由21文物1班负责,在班主任陆阳老师以及文物教研组嵇云、孙威两名党员老师的带领下,由梁佳盈、朱羿亚、任昕怡、王德婧、邢轩睿、刘耕硕和王择文七位同学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将通过自己所学的非遗技艺为市民提供颇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手工印章刻制和书法书签制作。
非遗有传习 传统有延续
自从1982年3月好八连开始在南京路上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后,每月20日志愿者服务者的身影总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商旅学子已经延续了这个光荣项目几十年了。现在,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也继承了来自前辈们的优秀传统,所以一得知有这样的为民服务机会,班里同学们都热情地报名参与,最后选出了书法和篆刻技能比较出色的7位同学参与本次志愿活动。为了体现为民服务的实用性,大家还讨论将本次服务命名为“实用非遗”。
服务有温度 意外有惊喜
文物专业同学的志愿服务项目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许多市民都争相来到了我们的服务摊位前,甚至还排起了队。让人意外的是,竟然还有几位外国友人,也带着好奇的眼神驻足排队。
交流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来自欧洲的游客,希望亲自体验下中国的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为了更好的“体验”,外国友人让请我们把他的名字“Tedi”直接用毛笔写在他的手臂上——可能是想跟传统的羊毫来个亲密接触吧。为了不让外国友人失望,孙威孙老师就挥毫落墨在他的小臂上写下了他的名字。随后,Tedi自己还用毛笔自己又体验了一下,然后带着满意的笑容向朋友们频频展示——他与中国非遗技艺的亲密接触留下的痕迹。
市民有情怀 师长有期待
书法、篆刻、国画等都是文物专业同学必修的非遗课程,这次的南京路为民服务就是充分发挥了文物专业同学的非遗技艺特长。对于普通市民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非遗技艺宣传普及的机会,与有一些“资深”市民交流,更是会碰撞出有意思的交流片段。有位前来刻章的阿姨,她的父亲生前就是擅长篆刻的上海文史馆馆员,这位阿姨对于篆刻也颇为了解。她在与我们志愿者同学的沟通中频频提到“传承”二字,对同学们也诸多鼓励。
给与同学们鼓励的不仅有热情的市民,还有特地前来亲切关心的领导。这不,我校冯燕飞校长和在我校挂职锻炼的来自云南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唐校长也来看望和关心志愿者们,并同大家亲切合影,文物专业的同学也为唐校长送上一枚姓名章以表心意。
当志愿者活动接近尾声,小雨已歇,阳光温柔。通过活动,文物专业的同学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价值和意义,更了解到: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一种文化,更重要的是一份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