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0日、12日,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2021级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学生分别前往中国航海博物馆和嘉定博物馆等地,迎来了他们入学以来的专业实践考察初体验。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本次考察由文物教研组组长嵇云老师策划设计,班主任俞萍老师协调管理,同行的还有文物专业的高悦、陆阳老师,以及外聘专家王逸、唐惠钟和郑北南老师。
据悉,本次考察从学期初就开始策划,为了不影响日常教学,文物组特地将考察时间安排在期末,又是在期末一众繁密师生的会议和培训中“见缝插针”,尽量找出“最优解”,目的就是为了文物专业的学生能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古船舶、建筑保护和最近的文博展览研究,深化课堂所学。
理论加实践,迎来人生新篇“漳”
1月10日,在同学们兴奋的欢声笑语中,随着大巴车缓缓发动,同学们踏上了实践考察的第一站——中国航海博物馆。
走进航海博物馆,同学们随即震撼于巨大的“郑和下西洋福船”模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徜徉于历代船模和航海文物之间,惊叹于祖国航海事业的迅猛发展,还有不少同学饶有兴致地尝试了摩尔斯密码电报机,短暂成为了一名通讯员。他们打出的电文时断时续,在博物馆中发出声声回响,王逸老师不禁逗趣道:这真是永不消失的电波啊。
在参观军事航海馆时,王逸老师表示: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员,参与过对外的自卫反击战,退伍后才来到上海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工作,他对海军的发展就像对上博的玉器一样如数家珍,他自豪地说:“每一个军人都是在不断磨砺中锻炼出严明的纪律和钢铁的意志的,也只有国防强大了,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土疆域和文化遗存。”王老师的话打动了在场的同学们。
为了让同学们开阔视野,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航海博物馆考察的重点聚焦在了“域外遗珍——漳州窑瓷器特展”上。
千年窑烟,漳瓷当占一席。漳州窑业是如何振兴的?又是如何征服无数外国友人的呢?通过观展和专家老师们的细致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原来这得益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刺激了沿海制瓷业,漳州又恰位于福建南部,窑址分布于九龙江中游西部丘陵地带。市场需求量大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漳州窑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青瓷、青白瓷成为重要的海贸商品,贸易繁盛又促进了工艺的进步,为明清时期漳瓷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本次展览的展品全部来自漳州博物馆,同学们能在上海一睹福建漳州窑外销瓷器的真容,都深感幸运。唐惠钟老师表示:“在看到这个展览前,我想很多同学会将很多漳州窑的瓷器误认为是景德镇湖田窑瓷器,看来我们要重新认识漳州窑,同学们探索瓷器之路漫漫修远,兴趣一定会成为你们动力的源泉。”
果然,记者还发现因为班主任俞萍老师对有些文房瓷器的用途不太清楚,于是有两位同学不时用手机查资料整理好,然后跑向俞老师,像直播带货一样兴致勃勃地为她讲解自己整合过的文房专题知识。俞老师直呼:“平时看你们不声不响的,一出来考察就让我体验了一把‘三人行必有我师’哦!”事后,两位同学表示:在此过程中,也发现自己过去对水盂的理解有不准确,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到水盂是用于研墨时加水,与之相配的还有笔洗、笔搁等。“原来,优雅永不过时,我好像越来越喜欢陶瓷了!”他们表示:无论接下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保持这样的热情,踏上新的征程。
先贤伴绝艺,描画发展大蓝图
休整一日后,1月12日,21文物班的同学又在韩天衡美术馆开启全新主题的考察。其实,从一年级开始,同学们就开始学习篆刻、书法和国画。这次考察,同学们在笔涛墨海和文房印石中温故知新,受教于韩天衡先生的“豆庐十论”:名利、风格、打通、读书、天赋、批评、自我批评、艺术圈、坚忍、成才——同学们仿佛在其中看到了成才的方向,纷纷表示:前辈为后学的艺术发展指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道路,传习路上,心存感激。
下午,大家来到法华塔,除了学习平时难得一见的古代文物建筑,还在专题展览中瞻仰了爱国外交官顾维钧先生的风采。同学们踏过的层层台阶,仿佛是踏过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历史。展览的视频中,晚年的顾维钧面目慈祥,拉着妻子的手娓娓道来:外交官就是不得不在离祖国很远很远的地方,怀着对她的思念和热爱,为她争取名誉和利益。走出法华塔,许多同学慷慨激昂道:“热爱祖国,我们在路上。”
即是政治家,又是书法家,还是大画家!走进胡厥文生平陈列室,同学们感受到了胡厥文先生全部才气和人格带来的震撼:他是第一届人大代表,是实业救国的奋斗者,为古漪园提过匾额,为抗战创作过画作。他是全面发展的典型代表,自然也成为同学们敬佩崇拜的偶像。
紧接着,在相邻的嘉定竹刻博物馆,我们近距离亲眼欣赏到了平时只是通过照片呈现在教科书里的嘉定竹刻珍品,明朝“嘉定三朱”这祖孙三代炉火纯青的竹刻技艺,可以说是嘉定乃至上海最有历史底蕴和艺术境界的非遗项目!
片玉勾云,勾起千年时光。当天考察的压轴项目是嘉定博物馆的玉带钩特展。“片玉勾云”特展中展出的玉带钩、带扣、带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鉴赏的专家王逸老师借此机会,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玉器鉴赏专题课程,王老师一路结合展品讲解,同学们一路欣赏聆听,连周围的观众也被吸引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了。还有不少同学积极提问,跟老师交流互动,一旁的唐惠钟老师说:“这或许就是本次考察的最大的亮点:在往年的考察中,我看到更多的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而今年,我看到了很多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面貌,这让老师们很欣慰。”
走出博物馆,同学们已不再是一年级时青涩懵懂的样子,而是都有了专业知识和眼界,挚友二三、自信开朗,心有蓝图,在合影中留下了真挚可爱的笑容。
在返程途中,嵇云老师小结了本次的考察,并表示:文物和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接下去会面临实习、考学,即使未来不一定从事直接保护文物的工作,也可以从本次的考察实践中,对文物、文化和历史,更加知之好之,乐之行之,传承文化,爱我中华!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