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浦东校区德育教研组公开教研展示活动于304办公室如期举行,此次公开教研的主题是:校区德育综合实践课程建构学期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学校德育课程与活动的有机融合,探寻最佳育人模式。
本次公开展示活动分为三个议程:首先,白翎老师做主题发言,内容侧重于汇报:本学期浦东校区在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的融合方面所进行的尝试,即本学期校区设计并组织实施的一些课程与活动相融合的实践案例,包括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的设计、名师讲堂主讲内容的设计、本学期主题教育课的设计、营销节的作业设计、十八岁成人仪式的系列活动设计等等。其次,朱蘅老师就两门课程的长作业的设计和详细的实施过程,向教研组老师作了分享。再次,与会成员就本学期德育课程与活动的有机融合方面进行了头脑风暴,夏添副校长和龚红兵副校长、陈志雁老师和印丽华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校德育活动与课程融合的初步尝试,情不自禁联想到:库伯的学习圈理论,该理论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学习过程有两个基本结构维度,第一个称为领悟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掌握经验的模式:一是通过直接领悟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理解符号代表的经验。第二个称为改造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经验改造模式:一是通过内在的反思;二是通过外在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而活动的课程化的探索,正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内在反思阶段提出了要求,在抽象概念化的阶段,对学生而言,在教师的引领下,有了更高的提升。而后,结合丰富的理性认识,再次有目的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就可以在活动中实现螺旋式上升与提高。特色学校建设,课程是核心,而课程的丰富和完善需要每一个任课教师的参与。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信:在以“知行合一”为主导的课程与活动融合化的探索中,教研组的整体教科研能力必将得到提升。
德育教研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