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俗称“痨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由于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除了毛发和指甲外,身体其他任何组织器官,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被侵犯,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除牙齿和毛发),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易感人群
暴露于高发人群的儿童(未接种卡介苗) 吸毒者 与结核病病人密切接触 妊娠或分娩后妇女 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 患糖尿病、矽肺、艾滋病等疾病者 接受血液透析或长期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长期处于过度紧张、过度疲劳状态者(如学生、白领、电脑游戏迷) 营养状态差研究显示:75%的肺结核病患者年龄在15-54岁间。各年龄的成年人均有,年轻人也会患肺结核。
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病,但未治疗或不规则治疗;胸片(CT)显示钙化、结节、纤维化的人易患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菌主要经空气传播。 结核菌由飞沫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每个人都可能感染结核菌。
感染后一定得病吗?
1.免疫力强者
感染菌量少或结核菌毒力低,常不发病,是结核潜伏感染者。
2.免疫力差者
感染菌量多或结核菌毒力强,发展为结核病。
3.结核潜伏感染者
一旦免疫力下降,可进展为结核病。
结核病流行之广,遍及全球,自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如今,结核病是可治愈的疾病,但其仍是个严峻的社会公共问题。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尽管我国的新生儿一出生就接受了卡介苗注射来预防结核病,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卡介苗后不会感染结核菌,任何疫苗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起到预防作用。
常见问题问与答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肺结核患者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肺结核患者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普通肺结核治疗一般需要6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需要的时间更长,有的需要18—20个月。
●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肺结核可以治愈
遵从“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原则,坚持规范治疗,90%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初次患肺结核一般需要治疗6个月。如果患者不规则或不全程用药治疗,容易发展为耐药结核,疗程长,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差,治疗费用昂贵。
温馨提示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遵医嘱接受治疗的同时,要重视营养治疗,以弥补因疾病对人体所造成的消耗,有利于身体组织修复和疾病康复。
肺结核病人饮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主食、肉、蛋、蔬菜、汤要搭配均衡,可多吃些水果,切忌偏食。
同时,尽量少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远离烟酒。
本篇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上海黄浦